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身边的事 > 正文
    购物车
    0

    他找到致富利器,将17000亩的森林变成年入2亿的金山!

    信息发布者:平坡种植园
    2018-10-08 15:23:32   转载

    天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周佑生,是一个几十年和树打交道的人,他因树而生,因树的伴生植物石斛而富,成为中国仿野生种植石斛第一人。

     


    石斛成就了他一颗保护自然之心


    云南普洱山川秀丽,气候宜人,常年瑶草奇花不谢,青松翠柏长青,被誉为“绿海明珠”“天然氧吧”,温润独特的气候使普洱成为云南省重点林区、重点商品用材林基地和重点林产工业基地。

     

    这里年均气温17.9度,年均降雨量1524.4毫米,无霜期318天,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温和,境内江河交错,林海葱郁,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非常适宜石斛等植物的生长。

     

    近年来,普洱市围绕生态文明建设,优化林业产业结构,转变林业发展方式,提高林地综合效益,不断加快林下经济发展步伐,使不少有知识,懂经营,善于在林下寻找植物财宝的人走上了致富的道路。周佑生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周佑生是恢复高考(1978年)后的第一批大学生,16岁就考取了现在的东北林业大学,学的是动植物保护专业,20岁不到就大学毕业被分配到思茅市森工局。

     

    作为被称为“天之骄子”的文革后第一批大学生,周佑生自然是踌躇满志,准备大干一番事业。但命运之神却和他开了一个玩笑,他在森工局每天从事的工作就是砍伐木材。

     

    在那个百废待兴的年代,森工局以生产木材作为主要任务,当年伐木最多最快的人都成为了劳模。

     

    而天生热爱自然,热爱动植物的周佑生实在无法忍受每天的工作就是砍伐森林,因为他每砍一棵树都会感到心痛,这导致他工作才一年就毅然辞职,彻底抛弃了当时人人羡慕的铁饭碗。

     

    后来为了生计,周佑生开采过矿石,成为云南省最早的“矿老板”之一。而当“矿老板”的那一段时间,也让他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完成了资金的原始积累。

     

    后来,周佑生又从事过野生动物驯养,但是这些项目多多少少都会破坏自然,让他总觉得心有不安。

     

    作为一名学林的人,他知道森林生态系统和人类的关系,也知道生物多样性对于人类的重要。因此,他一直就梦想能找一个自己喜欢又不会破坏自然的项目来做。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苦苦的探寻,周佑生将目光最终定格在石斛上。因为早年在东北求学的经历,他很早就了解到石斛的药用价值。

     

    “当初只是想找个养老的项目,我又生性喜欢清静,15年前就跑到这山里面来安家,种种花,再顺便种点石斛、药材什么的养家糊口。”

     

    1999年,周佑生投入2000多万元租下倚象镇大寨村大草地合作社约800多亩低产林地,开始在林地间种植铁皮石斛。后来,他又租下了旁边1200多亩林地扩大种植面积。

    一次种植,一劳永逸

    对于周佑生的天昌生物药业基地,当地人都习惯称那里是“兰花谷”或者“兰花庄园”。因为2000亩的山林里不仅种着石斛,还种了200多种兰花以及中草药,可以想象,兰花盛开的时候,漫山遍野的花朵是何等美丽的景象。

     

    来兰花庄园的一路上,能够看到茂密的树林里,寄生在树干上、枝桠间、树下石砾中的各种长长短短、粗粗细细的石斛,这样的情形令人震撼。

     

    因为国内的很多石斛基地都是在大棚里种植的,唯有这里的石斛是在生物多样性的树林里“放养”的,可以在不破坏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前提下发展经济。

     

    因为石斛寄生的属性,它必须要生长在树上或者石缝中,石斛喜阴,需要茂密的树林来遮荫,而且石斛对生长环境、温湿度的要求非常苛刻,一般湿度要在85%左右,温度在20℃~24℃间,且无污染的环境中才能很好存活。

     

    所以能够大量生长石斛的地方,一定是生态环境极佳、生态系统完整的地方。去过普洱太阳河国家森林公园的人应该不难发现,很多古树上也寄生着一些野生的兰花和石斛,这都是生态良好的表现。

     

    走进天昌生物药业基地的小院子,就可以集中感受石斛的魅力了,马鞭石斛、鼓槌石斛、流苏石斛、叠梢石斛、玫瑰石斛……从大门到房屋不到三十米的小路两边沿路种植了各种石斛品种。

     


    石斛鲜品有不同的长法、形状、颜色,用途也各异,做成的产品有花状、有粉状、有液态状。周佑生介绍,这些都很好卖,已经打入国际市场,平均每年的产值都在千万以上。

     

    在众多的石斛产品中,最吸引人注目的是耳环石斛,是石斛中的上品,是铁皮石斛剪去部分须根后,边炒边扭成螺旋形或弹簧状,再烘干的,形状如耳环一般。

     

    这种铁皮石斛的野生品种都是生长于人迹罕至的悬崖峭壁之上和崖缝中间,常年经云雾雨露滋润,集天地之灵气,吸日月之精华自然生长而成,其药效自然纯正。这也是他下大气力攻克难关仿野生种植石斛的原因。

     

    对于周佑生来说,心里有一笔清楚账:每亩铁皮石斛的种植成本6万元,但一次种植基本上一劳永逸,当年就开始有回报,而石斛成品每公斤最高价达1.6万元。

     

    周佑生的林地,也带动着周围林农脱贫致富。以前这片山是低产林地,每亩收益也就200多元,现在通过租给周佑生种植药材,每亩收益已经上升到2000多元,林农同时还可以通过在公司打工,获得相应的劳务收入。

     

    “我们公司搞的石斛、重楼等药材林下种苗繁育就带动了纳吉村的127户农户参与,村民非但不砍树了,还会帮着把林子给看好。”周佑生说,公司下一步要带着农户们一起做产品的深加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综合效益。

     

    建一个可以全方位体验的世外桃源


    现在,天昌生物药业公司立足现有的基础,正在扩建新基地,那是一个集兰科植物、珍稀濒危中药材、旅游观光休闲、林下资源开发示范4大功能的自然氧吧养生谷。

     

    那里有山有水,森林茂密,除了中药材种植外,本身就是一个可以旅游观光的景点。在那里不仅可以欣赏到普洱的森林、茶园美景,而且还可以参与石斛、重楼等珍贵中药材的种植和养护,体验世外桃源的快乐。

     


    周佑生说,他的“兰花庄园”以石斛为主打,走的是全生态的道路,在庄园的餐厅里有石斛炖鸡、石斛花煮鱼、普洱的野生大红菌、各种新鲜的绿色蔬菜,还有石斛泡酒。

     

    所有的食材都是他们山里出的,自家养的猪,放养在山林间的鸡、自家鱼塘里养的不喂饲料的鱼、鸭子,还有自家种的蔬菜,一律都是生态、绿色、无污染的,绝对的100%亲近自然,适合健康养生。

     

    周佑生希望自己的家族企业今后能够引入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让兰花庄园能够更加规范地运营与传承。他希望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些植物的种质资源,“现在很多兰科植物的品种都濒临灭绝了,除了种植石斛,我还要建一个兰科植物的基因库。”看得出,周佑生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目前,普洱已成为全国人工石斛主产区。全市从事石斛种植的有近600户,其中50亩以上种植大户达30多户,去年全市石斛产业产值达到了21亿多元。

    盘活林下经济

    在普洱,茶叶、咖啡、石斛并称为普洱三宝。

     

    发展林下经济,技术是关键一环。周佑生一直致力于种植技术的钻研和攻克,在他看来,发展林下经济首先要做“活文章”,就是得有本事把植物养活了;其次才是“好文章”,通过标准化种植培育,产生良好的发展效益。

     

    周佑生不仅自己拥有种植石斛的关键技术,成功种植60余种石斛品种,而且和四川大学、中科院云南植物研究所等科研单位合作,进行科技攻关,努力提高石斛等植物的种植水平。

     

    林下种植最重要的是因地制宜选择作物、随时跟进市场动态、有好的技术服务做支撑。石斛的种植看似简单,里面却有大学问。

     

    石斛不仅对生长环境要求高,而且对土壤和湿度的要求也高。他在缅甸设立种植基地,就是将印度的石斛品种先移植到距离比较近的缅甸,使其先适应一年环境,再逐步移植到普洱,如果急功近利,石斛则很难成活。


    此时,他的目光又投向了另一个药用植物重楼,并下决心把重楼培育成普洱第四宝。

     

    对此,周佑生则有自己的心得:种植重楼关键在水,重楼需要水也最怕水,因此最好在缓坡上栽种,这样既可以吸收水分,也不会过渡囤积水分,水分适量了,重楼也就存活了。

     

    在周佑生的石斛基地里,他指着一片树荫坡地的宽叶植物说,这就是重楼,是云南白药最重要的原料之一。

     

    据专家分析,重楼的药用价值非常高,价格也高,所以很多人种植,但真正种活的人并不多。目前,重楼已呈稀缺状态,80%野生重楼被开发利用,国内每年消耗野生重楼10000吨以上。

     

    “重楼市场非常好,五年成熟一次,现在可以卖到3000元/公斤,公司准备把重楼培养成为‘普洱第四宝’。”

     

    “林下经济”并非只是在树木下面种植作物,大树上下都可以“做文章”,他采取了“树上石斛,地下重楼”的林下套种模式,利用野生环境进行产业化栽培;另外,林下经济也并不局限于植物,还包括动物,比如可以在森林中养猴子等野生动物,也可以饲养家禽,实现“树上猴子跳,树下小鸡叫”的效果。

     

    “17000多亩的林地,不砍不伐,树上种石斛,地下种重楼,3年后每亩石斛年产值可达1万元,5年后每亩重楼一次性可见效益近百万元。”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